图录号/艺术家:

郭功森?银包金田黄石?螭虎穿环随形章

图录号:529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郭功森?银包金田黄石?螭虎穿环随形章
图录号:
529
年代:
艺术家:
材质:
作品分类:
尺寸:
6.4×3.9×2.8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福建东南
拍卖会名称:
201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场名称:
补天遗珍—寿山石雕珍品夜场
拍卖时间:
2017年05月21日
备注:
声 明:
在枚田黄色调老熟,器型圆润饱满,作者以浮雕手法绕章体随形雕刻,塑造了一只只蟠螭神采飞扬,腾跃飞舞的情状。蟠螭之外则以装饰性手法,点缀流云纹及火纹,使整体画面充盈饱满,增添了一种浓厚的奇幻气质。
蟠螭纹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,原本是青铜器上的典型纹饰,故此移用雕刻中时,常见的做法多为强调折顿、增加铸造感与体量感。但此作反其道而行之,以圆刀雕刻,使蟠螭的造型相较于青铜质感,更接近于肉体质感。虽然是抽象化的表达方式,却依旧可以感受到蟠螭所散发出的生命气息,带有郭氏圆雕一向强调的人性化色彩。
与此同时,螭纹上保留原本石皮,以其所带的独有斑驳痕迹,使作品在活泼灵动之余,又兼沧桑与古意,平衡了作品的气息,使其之气质显得堂皇高古,韵味无穷。

郭功森(19212004),福建福州市人。早年跟随著名石雕艺人林友竹、林清卿、郑仁蛟学习石雕,后赴中央美术学院深造,以擅刻山水、花鸟闻名于世。创作众多石雕艺术精品,如作品《斯大林胸像》、《九鲤连环卣》、《竹林七贤》、《井岗山会师》等。曾编写了《寿山石雕浅谈》和《林清卿薄意艺术》等著作,为寿山石雕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。生前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福建省工艺美术特级名艺人、高级工艺美术师。曾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、福州市寿山石研究会名誉会长、福州市雕刻工艺品总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。

附:王一帆题识拓片

圆照之象,成于博观
——郭功森雕刻艺术初探
文/徐袖
对于所有熟谙寿山石雕刻的藏玩者而言,郭功森是个大家绝难错过,也绝难遗忘的名字。他跟“东门派”的郑仁蛟求过艺,也向“西门派”的林清卿学过工,感染过六十年代的写实风气,晚年还因台湾藏界的做出过新的变化。故而在他的作品题材广泛,充满了技法上的包容性,也不乏每个时代的特色。郭功森早期的作品中,大多遵守旧式的雕刻套路,于手法、习惯上,也多近于民国时代所流行的雕刻语言。建国后,由于曾经雕刻一些写实性很强的大型革命摆件,又使其雕刻风格为之一新。但传统的力量,仍占优势。郭氏的作品,经过日积月累的锤炼,自有一些趣味十足的套路可寻。
除钮雕、圆雕之外,郭功森也作纯浮雕式的博古作品,但为数较少,难得一见。大多数使用博古纹饰的情况,都在较为珍贵的材质上,也有些作为印钮构图中的装饰图样。虽然这类题材所作不及圆雕丰富,但他在浮雕博古命题下的作品,所表现出的老辣手法与气质的特异,却很是令人印象深刻。博古纹样都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的形制,历来的雕刻者多倾向于重现青铜厚重的铸造感,以期呈现沧桑神秘的气象。郭功森的蟠螭纹浮雕,则与前辈们有明显的不同。他在进行这种题材雕刻时,所用线条大多雍容富丽,转折部分也更为圆转,没有青铜铸器中普遍的锋锐折顿。因此,他的螭纹浮雕不显粗犷,而是具备一种活泼生动的气息。
这件“田黄石蟠螭纹浮雕扁章”中,郭功森摒弃了大多数浮雕中尖利的行刀,多用柔和的圆刀对画面进行处理。这种雕刻手法的选择,可能要追溯郭功森十多岁时,曾经跟随林清卿学工两年的经历。郭功森在向林清卿学工期间,关系融洽,在刀法上常常得过清卿亲自指点。在这枚色调老熟,近乎“满工”的饱满田黄上,一只只螭龙神采飞扬,四肢翻飞,有的穿钱而过,有的追逐宝珠翩翩起舞,有的则拧身回望,宛如正在游目四顾。蟠螭之外,还点缀有流云飞火,整体画面热闹非常。虽然是抽象化的表达方式,却充满了郭氏圆雕中常见的人性化色彩。
面对这样一块双层皮田黄时,郭功森选择了尽量保留石皮特征,充分运用黑色和银色石皮,恰如其分地使螭龙的形象在充盈的画面中跃然而出。而天然石皮所带的斑驳痕迹,使作品在活泼灵动之余,又因为本身的材质,得到了天然的沧桑与古意。尽显“郭家工”的古朴大气与灵秀生动。对于郭功森所处的时代,他本人不见得有机会去领略深奥的艺术理论,但所谓“圆照之象,成于观博”。对于东西门派传统血脉的稳固继承,对时代新风的包容吸收,以及对表现手法的与时俱进,或者才是他之所以能成为名家大师级人物的根源吧。

86g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